Finder is committed to editorial independence. While we receive compensation when you click links to partners, they do not influence our content.
產能過盛下的投機思維 (利世民)
原油產能過剩問題嚴重,然而,產能過剩的又點止原油呢?究竟產能過剩對於投資者有咩啟示呢?今期阿啤邀得利世民為大家分析產能過盛下的投機思維。
一﹕其實有咩嘅價錢唔係越平越好?電話越平,咪即係市場有競爭,好事喎?食物亦如是。點解油價跌,財經界就如臨大敵?
二﹕第一個解釋,係油價跌反映需求跌,需求跌,反映經濟差。經濟差,是咪要驚?不過,經濟差都唔係新聞;價格反映現實,又有乜好驚呢其實?
三﹕但第一個解釋,其實只係事實嘅一半。因為今次油價跌到史上新低,更主要嘅原因係油組同其他成員國竟然揀呢個時候去增產,呢個現象其實好唔尋常,因為咁樣增產令原油價格大跌,對石油出產國都有好大代價。
四﹕最傷係邊個?其中一個係世界最大出產國,美國,尤其係頁岩氣嘅公司。雖然美國、油組成員國同俄羅斯最終四月中都達成協議減產,但原油價格繼續跌,而且有預測指,就算疫情過去都未必會扭轉目前嘅趨勢。更有分析認為,其實一早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嘅問題,疫情,只係市場結構調整嘅觸發點。
五﹕除咗能源,好廣義咁去睇,呢個世界產能過剩嘅又何止原油?資訊一樣係泛濫,所以你見傳媒辛苦經營就知,原來市場真係可以失效,而且短期入面真係會出現大家都泥足深陷嘅情況。
六﹕資訊同傳媒,原油同油公司,呢兩對類比,其實好有意義。但再睇深一層,兩個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嘅產業,殊途同歸。過去百幾年現代資本主義嘅演變,當然有好多唔同嘅範疇,例如國際貿易、財經金融等,但能源同資訊產業,其實係背後兩個最主要嘅價值支柱。兩者都出現「產能過剩」,對我哋又有咩啟示?
七﹕從大歷史嘅角度,由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,最大轉變係化石燃料嘅應用;人類將億萬年前儲低嘅能量,響百幾年之內釋放,雖然效率一般,但帶來嘅效果都仍然極之顯著。與此同時,由工業到後工業,好廣義嘅生產由實體商品到冇實體嘅資訊產品,當然消耗嘅能源比例唔一樣,但從價值嘅角度,係更加有效。
八﹕所以,如果你睇地球上市值最大嘅十間企業 Apple、Alphabet、Microsoft、Amazon、阿里巴巴、騰訊、Facebook、巴郡、Visa、Johnson and Johnson,當中嘅價值,近乎完全係來自資訊。其實資訊一早就已經係經濟價值最高嘅產品,實物只不過係承體。甚至乎 Johnson and Johnson 嘅市值裡面,都有好多係來自品牌同各種無形嘅 know-how,唔通真係洗頭水嘅原材料同庫存咁值錢咩。
九﹕至於金融業,其實就更加係一個資訊嘅行業。撐遠少少講,有日,我同朋友討論原油期貨價格去到負值呢個超自然現象,好感嘆咁講咗句:「負數呢個發明,真係可能係人類文明嘅一大突破,亦都係人類由單純嘅動物存在,進入靈性虛擬嘅一大進步。」事實上,負數呢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嘅印度,但十八世紀英國數學家宣稱佢哋提出一套負數嘅完整觀念。
十﹕原油期貨價格去到負數,係好神奇嘅一件事,坊間都已經有唔少解釋,不贅。我想補充一點就係,假如將原油現貨價錢減去期貨嘅價錢,反映咗大家所謂嘅儲存成本,即係最高峰嘅時候,呢個差價反映每桶原油嘅運輸儲存成本高達40美元。聽落有少少唔合理,但假設價格有效反映現實,即係話成個石油能源產業中、下遊成本都幾誇張。
十一﹕金融財經可以視為一個系統裡面嘅零和遊戲。有好奇心嘅人一定會問:「究竟邊個接咗呢啲有錢收又有貨收嘅原油期貨?」好順理成章咁諗,就梗係有能力去接收呢啲原油嘅公司,究竟佢哋又係咩人?
十二﹕其實人人都話:「原油儲存嘅地方冇晒喇。」從投機角度,呢個仲唔係商機?當然,你家陣話要增加庫存嘅地方,係無可能嘅。但如果你相信呢個現象會維持一段日子,咁石油能源產業中遊嘅作業,咪好好生意?
十三﹕舉例講,美國上市公司 Equitrans Midstream Corp,代號 ETRN ,過去一個股價由3月27日最低嘅 4.2 美元,一個月內升破 8 美元。順帶一提,呢隻股嘅派息係 22.47%,市盈率得 3.54 倍;當然咁大隻蛤那隨街跳,代表背後風險都極高。荷蘭公司 Koninklijke Vopak,主要業務係運油輪,呢段期間股價都升咗一成。
十四﹕話說回頭,以上講個現象,可能只會維持一個好短暫嘅時間。從今次危機見到,石油能源工業嘅平衡係非常之咁敏感,供求稍為些微出現變化,對盈利同價格都可以有好大影響,亦都係呢個理由,相關嘅資產同衍生工具,好適合去做價格投機。但我個人建議投機者要有心理準備,世上冇必贏嘅賭博,潛在回報越大,風險亦都越大。
十五﹕理論上,除非人類文明有好翻天覆地嘅轉變,否則對能源嘅需求終歸會返到去長遠嘅軌跡。反而我覺得,資訊泛濫嘅泡沫,先至係嚟緊下一波嘅衝擊。傳統製作內容嘅媒體娛樂企業,裁員結業,不在話下。最近甚至見到消息指 YouTube 廣告收入大跌,唔少 KOL 轉營收費模式。以往數以億計嘅大堆頭製作預算,將會成為歷史。
十六﹕反正一日得廿四小時,又邊睇得咁多嘢?所以,我睇淡媒體娛樂業;例如 Walt Disney Co,最風光嘅日子,應該已成過去。其他傳統依賴廣告同訂閱收入嘅,只要係製作資訊內容,唔理係電影、新聞甚至乎係遊戲,我都唔睇好。
十七﹕技術含量高嘅企業,重點已經放響點樣去用科技去縮短成個經濟價值鏈,Alphabet、Microsoft、Amazon 都屬於呢一類。Facebook 我有保留,唔係話用戶人數升跌嘅問題,而係作為一個媒介,佢有幾大嘅能耐去將價值轉化成收入。
想開個證券戶口買股票?立即用GoBear一click比較。
利世民其他文章﹕
*本文的內容均為作者的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GoBear HK的立場。
伸延閱讀
More guides on Finder
-
華盛証券評價
本文將深入介紹華盛証券,並從產品特色、功能、費用及安全性等作出評價,全面分析華盛証券優點及缺點。
-
Zacks Trade介紹及評價
深入了解Zacks Trade的服務、功能及費用等資訊。
Ask an Expe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