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der is committed to editorial independence. While we receive compensation when you click links to partners, they do not influence our content.
疫境求生 投資記住三「不」(落雨人)
「過分自信」往往是投資失誤的主因,新冠肺炎襲擊全球,散戶同樣有可能因自以為看透一切而踏入陷阱,最終泥足深陷。以下三「不」值得反思!
1. 不要化身防疫專家
疫情當下,部分人會忽然化身成防疫專家,但他們的資訊來源其實與大眾投資者無異,只限於日常接觸到的公開資訊,當中不乏欠根據的「知識」。憑著手上的有限資訊,配以未曾驗證的「知識」,再加插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因果關係,彷彿疫情的每一步發展都在掌握之中,人人搖身一變都可成為防疫專家。現實是疫情蔓延的步伐牽涉到眾多因素互動,再高超的防疫措施亦再靠大眾配合才可奏效,根本就連真正的防疫專家都無法肯定疫情會是進一步惡化或好轉。若投資者過於自信,甚至「連自己都呃埋」,將部署建基於幻想,投資失利的機會就大大增升。
2. 不要化身經濟學家
除防疫專家外,部分人更喜歡扮演經濟學家,將網上獲取的公開資訊再加油添醋,賣弄一些很「fancy」的學說和用詞,然後就發表各種經濟預測和偉論。然而,經濟學說多數有著各種不符現實的假設,學術上的理所當然,並不一定可應用在現實之中。近來備受關注的量化寬鬆(QE)的實質成效其實就未有被驗證過,到底是熱錢本身可穩定經濟,抑或只是市場對熱錢的憧憬而作出相應行為才穩住經濟,至今仍未有定論。若市場不再憧憬,QE會失效嗎?更重要的是,成功的經濟預測並不足以賺到錢,因為市場氣氛可以非常離地,例如4月初美國公布的新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創歷史新高,股市表現卻持續趨強,而4月底美國公布首季GDP更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,開市繼續不跌反升。
3. 不要化身圖表高手
好景時,大多數人都很願意去堅守自己的持股,深信優質的業務基本面將會是企業價值增長的重要因素。不過,當市況變差,資產價格下跌,不少人又會放棄信念,搖身一變成為技術分析員,試圖預測大市及股價走勢來獲利。到底技術分析是否有用,絕對值得商榷,但可以肯定的是,投資者因市況不似預期而貿貿然轉投技術分析只會「兩頭唔到岸」。最有機會出現的錯誤就是,學藝未精的圖表分析人為求合理化自己的部署而「採櫻桃」,只著眼於對自己有利的所謂「指標」,於是又將部署建基於自己的幻想之上。
結語
先摸索自己的「能力圈」,然後再精準出擊,長線投資勝利的機會自然會提高;狂妄自大,自以為可掌握一切多數悲劇收場。面對武漢肺炎及其所為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,投資者大方承認自己能力有限,減少不必要而且毫無基礎的預測,才是疫市求存的良好心態。
想買港股?當然要有個港股戶口﹗立即用GoBear一click比較港股股票戶口。
落雨人專欄其他文章:
*本文的內容均為作者的個人看法和投資部署,並不代表GoBear HK的立場。
伸延閱讀
More guides on Finder
-
華盛証券評價
本文將深入介紹華盛証券,並從產品特色、功能、費用及安全性等作出評價,全面分析華盛証券優點及缺點。
-
Zacks Trade介紹及評價
深入了解Zacks Trade的服務、功能及費用等資訊。
Ask an Expert